摘要:
班组是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元和执行主体,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基层班组落地完成。班组最基础的管理是安全管理、团队建设和现场管理。班组长的岗位职责就是带领团队(班组员工)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
关键词:安全管理、团队建设、现场管理、班组建设
0.引言
班组是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元和执行主体,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由基层班组落地完成。
如何做好电力企业班组基础建设或者说班组基础管理是每一位电力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好班组基础建设笔者结合精益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就班组基础建设从安全管理、团队建设和现场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1.班组基础建设——安全管理
班组是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是企业安全生产执行者、实施者。班组的根本任务是完成生产任务,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主语是完成生产任务,而前提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这个前提就是瞎干蛮干,甚至罪过。
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管控,风险管控包括风险意识、风险预知、风险管控、应急管理、隐患排查。
安全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管控。风险无处不在,风险可以控制,管控风险需要科学的思路方法。风险管控的根本是安全意识,只有员工的安全意识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种习惯,安全才拥有根基。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管控风险;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安全素养和安全能力;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控技能;形成一种“我不会我去学,我不能我就练”的安全生产意愿和安全生产氛围。才能实现“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转化,才能拥有“我们要安全我们会安全我们能安全”的员工队伍。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管控,风险管控的根本是安全意识。班组安全管理一是提升班组员工安全意识(风险意识);二是提升风险辨识能力(风险预知能力)。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安全之本、安全之魂。如何提升班组员工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源自于生活习惯。管理者应树立“生活中的安全与工作中的安全同等重要”的安全管理理念。
其次是提升员工风险辨识能力,如何提升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明确指出:事故的发生是人、物、环、管存在缺陷所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管理存在问题所致。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就是从人、物、环、管四个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和造成人身伤害。学习和掌握两个标准是提升员工风险辨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风险分析不进入现场,没有风险辨识不开工作业。首先“没有风险分析不进入现场”的落实,充分利用好两会一活动。特别是班前会,传统的班前会明确要求班长安排工作必须同时布置安全注意事项,而笔者认为应该由布置安排转换为提问证实,因为具体工作是由班组员工本人完成,他才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实施者,自已清楚明白才是第一位的,别人无法替代。班前会让员工自我分析当天工作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其次“没有风险辨识不开工作业”的落实,推行“STOP5”现场工作法(积极暂停工作法)。员工进入生产现场首先仔细观察(Look)工作环境,进行工作现场风险辩识,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Think)针对现场存在风险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逃生办法,采取必要措施后再开工作业(And Do)。
2.班组基础建设——团队建设
班组是我们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元,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者,其岗位职责是带领团队(班组员工)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班组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团队。
如何理解“班组”?班:原意为珏的切割分开。珏切割分开就有了分布、排列的引申意思。分开了自然要排列,比如班级、班车等。再引申就有了群落团队的意思,比如领导班子、一班人马等。既然有了分布、排列,就有了次序、层次、角色和分工。这就有了“团队”的概念。班,就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是有目的、有秩序、有分工、有角色、有规则的组织。
班组是什么?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班组就像一条船,你是船员不是乘客,安全行驶是你我的职责!
为什么工作叫上班?就是把自己纳入到某种预先排列好的秩序里面,发挥自己的角色,完成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班组是一个团队,积极协作和友好配合是高效团队的应有特征。企业组织培训过程中向班组长、班组骨干、班组员工讲解“班”字的内涵,讲解“工作为什么叫上班”就是在进行班组团队建设。通过“班”字内涵的讲解提升班组员工团队意识,强化班组员工岗位职责与协作配合。
班组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团队。团队建设不只是明确岗位角色和清楚职责任务,更重要的是培育班组(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因为班组的根本职责是完成生产任务,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实施者。班组长的岗位职责是带领团队(班组员工)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这就要求提升班组长管理技能(素养),做好电力企业班组长队伍建设。
班组长如何经营(管理)你的团队?如何培育团队(班组)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答:一是清楚团队经营的理念(三根支柱):归属感、价值感、成长。二是明确学习的典范: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向精益管理的企业学。
班组凝聚力和执行力培育的三根支柱:归属感、价值感、成长。不要以为员工分配到某个班组他就是这个班组的成员,判别员工是否成为这个班组的成员取决于员工内心的自我认知与感受,也就是员工内心对班组的归属感、价值感和成长的认知与感受。比如精益企业班组建设推行有氧运动:OPS(改善活动)+OPL(重点教育)。班组员工通过改善活动和重点教育不仅能够感受和显现员工的价值,同时获得进步和成长。通过推行班组有氧运动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3.班组基础建设——现场管理
班组是我们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是企业安全生产执行者、实施者。班组的根本任务是完成生产任务。如何理解完成生产任务,一是安全;二是质量(品质)。安全是前提,如果没有安全就是瞎干蛮干,甚至罪过。品质是结果,如果不谈品质又如何识别完成?执行的定义是给出预期的结果。
班组的根本任务是完成生产任务。安全生产的实施和落地是在现场,班组主要工作是在现场,也就是说班组基础管理之一是现场管理。
如何做好现场管理?答:推行精益管理,具体的说应用好5S现场管理这个工具。早在2009年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5S现场管理是班组基础建设之一。
5S现场管理的起源,二十世纪50年代,战败的日本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日本企业不仅劳动效率低下,而且产品质量低劣,更要命的是生产现场事故频发。如何改变安全生产现状成为日本企业当务之急。日本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得出结论:生产现场杂乱无序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是产品质量低劣和劳动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为此推出5S管理工具以建造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
5S的内涵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的核心是整理整顿,应用的方法一是防呆法,防止呆笨的人做错事的方式方法。二是目视管理,看得见的管理,用眼晴来管理。简单、透明,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5S原理,通过整理整顿,使人与物,人与场所(环境), 物与场所(环境)之间科学的最佳结合状态。由此可见5S现场管理不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品质提升的工具。比如甘肃电投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对配电箱标识进行改进,充分体现了目视管理的安全与方便、美观与和谐。使员工能够安全便捷的一次性将工作做对做好。
5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建造安全、方便、井然有序的现场(环境);建造人、物、场所(环境)、工作之间和谐配合的现场(环境);建造真善美的现场(真:真实,有价值;善:利他,有需求;美:赏心悦目,看着舒服)。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好的环境能够抑制人心向恶的一面,同时将向善的一面释放出来了。推行5S现场管理不仅有助于班组员工安全便捷高品质地完成生产任务,而且培养了员工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提升了员工的素养,提升了企业形象。
4.结束语
班组是中国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是企业安全生产执行者实施者。安全管理、团队建设、现场管理是班组基础建设(管理)。做好是电力企业班组基础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和品质提升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
[2]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作者简介:
张海良:电力企业高级培训师;电力企业精益管理专家。
|